为了抗日,炸毁自己建设的铁路
“我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6岁时,我随家人离开出生地上海,向着大后方踏上逃离纷飞战火的漫漫之路……”这是今年83岁的樊二南先生关于抗战最早的记忆。
1938年至1949年,樊家穿越大半个中国颠沛流离。峥嵘岁月中,全家人以不同方式参与抗战、为国奉献,留下了家族与时代同步的历史轨迹。近日,樊二南主笔的《岁月留痕》首发。一段家族抗战史的“小故事”折射出了中国的“大历史”,有血有肉的文字中,依稀能触摸到中国在苦难中却依然蓬勃的心跳。
据该书主编、全国人大代表,樊家后人樊芸介绍,十多年中,樊家从上海一路迁徙到桂林、贵阳、涪陵、雅安、康定、成都、西安、汉口……战乱频仍的艰难岁月里,家族成员始终保有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樊芸回顾了那些家族抗战史的片段。大哥樊一生投笔从戎,1944年加入远征军赴缅北、印度对日作战;叔伯爷爷樊崧甫曾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伯父樊伯滋曾为左联(剧联)重要成员,后进入湘桂、湘黔、湘赣铁路服务,担任浙赣铁路材料处处长兼长沙办事处主任,为抗战和共产党运输枪支、弹药等;大姐樊和珠收留死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部队战士,为其换下血衣,提供路费,又在夜晚护送战士离开,“我的伯父樊祥孙师从詹天佑,曾参与茅以升钱塘江大桥的建设,抗战期间茅以升亲手炸毁自己建设的钱塘江大桥,而伯父为抵御日军从缅甸进入中国,在贵州组织敢死队,亲手炸毁了自己建设的独山—贵阳的铁路……”
“一个国家的历史,正是由一个个小家的历史构成的。”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张宪文说,樊氏家族的三代人从辛亥革命开始到北洋政府时期、到国民政府时期,到抗战再到解放之后,参与到了国家的军界、政界、经济界、金融界等社会各方面。这个家族的酸甜苦辣,反映了国家历史的变迁发展,是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
樊芸介绍,《岁月留痕》有“动荡的童年”、“还乡之旅”、“金色年华”三个篇章,分别生动记述了八年抗战期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两年以及1947年后樊家在成都迎来全国解放的家族史。
张宪文说,作者樊二南是以当年的少年视角回顾历史,但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却是一位老知识分子的客观认知和深刻体悟。“让后人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去感受历史的力量、学习前辈们的奉献精神,这便是‘不忘历史’的现实意义。”
“对颠沛流离岁月的回顾,正是渴望美好生活的期待。“樊芸也认为,“先辈们为国为民的奋斗历史,令人动容,更是给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不断向上的一股支撑力量。”
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开设有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客车车辆检修专业、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等专业。
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北方校区
网址:http://www.gsbfjx.com
校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890号
联系电话:400-689-0931,18089429846 QQ:2725865082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