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了深夜。我像一个忠实的听众,聆听李希贵先生娓娓道出自己的教育成长史、教育实践史和教育思想史。其中,人性、自我和道路,是我领会享受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三个关键词。
李希贵先生从一个长辈亲友无人做教师的农家子弟,成长为精通教育规律、勇于教育实践的行家,得益于其“教育学(甘肃铁路轨道交通学校)其实是‘人学’,而‘人学’应该是最大的学问”的“教育人学观”。人学,说到底是人的学问,对人性要有敏锐的知悉和深刻的洞察。爷爷没有上过学,靠自修能够读书读报,被乡亲们当作求教问事、评说事理的明白人。这种被乡邻尊重的场景和记忆,使作者感受到了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期望个人能力与成就得到社会承认的巨大感召力。而这正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人有尊重的需要”。这唤起了作者幼年心灵深处的人性渴望。以至于读高中期间,作者担任学校《教育革命战报》编辑组成员,“夹带私货”发表诗歌,被长期不苟言笑的政治老师夸赞“你的诗写得不错嘛”,“一连兴奋了好几天,尤其是他那充满期望的眼神,更让我感受到了力量”,这也说明了人有尊重的需要。因文笔被王守忠校长欣赏,执笔学校每周上交县教育局的汇报材料,最后和王校长面对面办公,作者“越发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力求显得成熟稳重”,这还是体现了人有尊重的需要。
当然,从学生(高铁乘务学校 )转变为老师,没有不交学费的成长。班里小玄同学丢了手表,为了找到手表,作者苦思冥想,学生齐心协力,最后将目标锁定为小兰。在对小兰审问无果后,师生一致决定让小兰当面打开箱子,既能避免箱锁损坏又能捉贼有证,导致小兰脸色大变、被吓蒙吓哭而退学。小兰多年后仍不参加同学聚会,再也不联系老师。这种遗憾让作者感到“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保物寻证”“守法自护”,须把“尊重人格”放在首位。也就是说,犯错的人同样有人格尊严,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一时犯错却用一生难以洗脱一个“贼”字。
诸多关于人性的体验、观察和思考,都深刻地塑造了作者对教育的认知、理解和实践。作者上任校长,“头三脚”就踢在“五子登科”上,围绕老师们的“房子”“炉子”“妻子”“孩子”和“票子”等做文章,表面看似关注切身利益,其实却是关注价值尊严。后来敬赠“三朝元老”牌匾、开发“功勋四中人”项目、成立“特长教研室”等举措,都是基于人性、开掘人性的教育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作者直言自己受到马斯洛的学说和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等影响。源于对人性的探索和开发,为找到“自我”和“道路”铺下了坚实的基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并非易事,至于找到自我、开启自我就更非易事。李希贵先生在前言中说:“没有一生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真的是无法解开这道旷世难题。”
为了发现自我,他走进了阅读的世界(兰州铁路轨道学校),最终让阅读成为完善自我的人生习惯;学校语文教师人手不足,将学生带进阅览室,后来建起自修楼,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下雨天引导食堂工人抬馒头、稀饭而避免全校学生趟水就餐;看到一位学科带头人为了学校创建齐鲁名校的目标而舍不得跟丈夫团聚,就让她在学校和部队首长的“命令”下带着遗憾离开学校……学生要认识自我和发现自我,教师也要认识自我和发现自我,教育管理者更要认识自我和发现自我。而认识自我和发现自我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自我,正如作者所说:“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面对当下一些教师(兰州幼师学校
认识自我,开启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是每个人一生的精神需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作者曾被一个校长的悲剧所震撼。数学特级教师老昝,因为优秀被提拔为教导主任,上任后跟老师们打成一片,深受大家好评,很快荣升副校长,此时却感到力不从心,好在多年来的好人缘和自己的认真负责,工作还算有起色,由于校长生病半年多,迫不得已而主持学校工作,遇到职称评定大家争斗不休等难题,自己力不从心而自尽。一个特级教师的人生竟然以这样的方式谢幕,是其本人认识自我不足还是上级主管部门识人不足,的确令人深思。作者深知,如何让每个人找到自我、发挥个人所长,而不是迷失自我、丧失个人优势,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当一个人能够认识自我的时候,才有可能开启自我系统,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教育也应如此,应把创造适合每一个师生发展的教育作为内在的价值追求。
作者担任教导主任期间,学校盛行对学生“关、堵、卡”的做法,学生在课间打乒乓球都不让,原因是耗费精力太大影响学习。以至于学生另寻场地而跑到粮管所打乒乓球,又被作者逮着,学生抗议:“老师,除了学习,你到底还允许我们干什么?”这一问,可谓振聋发聩。作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想到了教育(兰州铁路技校)需要消除“目中无人”的管理,跟学生“约法三章”,用管理而对人性实现扬善抑恶,学习锻炼两不误。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天赋和智能优势不同,一些天赋的优势潜力是压不住的。因此,如何把对学生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条文跟学生的天赋、多元智能、心理规律和生理特点结合起来,是一门大学问。各种规定通过适切的途径演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和习惯,教育才能产生双重效果:既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适合发展的道路,又能使教育管理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
甘肃铁路轨道交通学校 高铁乘务学校 兰州铁路技校 兰州铁路轨道学校 兰州幼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