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作为职业技能型高等学校的高职院校,如何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构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模式,以区别于研究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破解生态位重叠,精准定位双创教育,实现层次分离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落实,仅靠模仿建设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实验实训创业基地等是远远不够的,其组织模式的趋同,教育模式的相似,只会造成双创教育生态位的重叠。双创教育模式要从简单模仿到自主创新,需要精准定位双创教育,实现层次分离。
如何精准定位双创教育?首先,高职院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要凸显应用性、区域性、职业性,更加关注用知识和技能满足区域发展的人才需求和强调学生的职业针对性。其次,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比较,具备创业认知优势。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在创业意向、创业环境认可度、创业期望、家庭支持程度等方面都高于普通本科学生。
基于此,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应融入“应用”“区域”“职业”等元素,围绕学生特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从而打造能够区别于其他类型高校的双创教育,实现与中职院校、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的有机衔接。
消解生态位失衡,优化双创教育要素,实现错位生存
同类型的高职院校之间要实现双创教育的错位生存,离不开高职院校内外部各要素、各部门的综合作用。要走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位失衡的困境,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优化重组各要素势在必行。
学校管理、教学、教辅、科研等各部门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各司其职,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教师发展定位等都应该聚焦,并围绕双创教育开展工作,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要处理好内外关系,统筹政府、地方企业、院校和学生等各参与主体的资源,适当引进竞争因子,有限地、分层次、分环节地参与到双创教育活动中,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实现目标协同,共同致力于双创人才培养、高职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之后逐步形成以高职学生为主体,高职院校为主导,政府助推,地方企业合作竞争,彼此之间协商沟通、竞争合作的机制,构建政府+地方企业+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教育格局,保证参与主体的多元协同。
化解“态”“势”分裂,推进教育开放创新,实现动态进化
从生态系统进化角度看,创新所需要的生态要素必须以动态方式发展,不断作用、联系、变化甚至进化,才能达到创新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生态位有“态”“势”分裂之说。所谓高职院校生态位的“态”是指原有的高职内外部开展双创教育状况,“势”是指现有的政策、资金、人力、环境等变化和现行双创教育的外部影响力等。显然这种“态”“势”分裂,以及割裂彼此之间联系的现状必须打破。要打破这种现状,就需要注重开放,并努力形成开放式的创新生态位。
高职院校以开放的姿态推进双创教育,这就要求,在立足国情、省情、区情的前提下,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位的“态”“势”情况,并兼顾过去、现在、未来,考虑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加强与周边高校、区域、省份、地区、国家的联系,相互交流,“态”“势”结合实现双创教育模式的动态发展。
营造生态位环境,构建政策支持体系,保障有位有为
保障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有位有为”,离不开良好生态位环境的营造。基于政策环境,需要构建以“双创教育”为核心的领导管理、制度落实、经费投入、平台搭建、课程教学的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印发后,各地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如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和指导支持,完善“双创教育”政策体系,使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实施有了良好的政策土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领导管理方面,各部门核心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并参与其中;在制度落实方面,要制定出台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双创教育;在经费投入方面,要多渠道吸纳资金,完善双创教育的经费管理机制;在平台搭建方面,要虚(互联网交流平台和空间)实(科技园、双创空间建筑物)结合;在课程教学方面,要设置分层分类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贯穿双创人才培养过程始末,满足每一个学生双创需求。
总之,只有构建集组织、经费、空间、内容、人员的保障机制并使之形成一体化系统,形成良好生态位环境,才能落实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精准定位”“恰当宽度”“态势结合”,才能保障生态位的“有位有为”。
甘肃铁路轨道交通学校 高铁乘务学校 兰州铁路技校 兰州铁路轨道学校 兰州幼师学校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 铁道运营与管路专业 汽车新能源工程专业 3D打印专业 计算机应用专业